欢迎访问28365365游戏
    议政建言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 2011第2期(总第41期)
    社情民意 2011第2期(总第41期)
     
    发布时间:2011/8/18 11:42:00,作者:admin , 来源:admin ,点击:3076

     

                                         201188
     
    加快龙山百合产业发展步伐之我见
    试谈政协委员如何反映社情民意
     
     
    加快龙山百合产业发展步伐之我见
    县政协农办委员组委员 彭 涛
     
    日前,“龙山百合”品牌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将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龙山百合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量5万吨,年创总产值5亿,成为我国最大的百合生产基地。为切实做大做强做优龙山百合产业,本人认为:
    一、要破除产业发展瓶颈
    当前制约龙山百合产业发展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一)市场行情不稳。近几年来,百合市场行情不稳定,波动大。2000年鲜百合销售价为5-6元/公斤,2002年平均每公斤不足2元,自2003年回升至4元/公斤,今年销售价高达12元/公斤。但鲜百合销售没有建立销售网点,仍旧只有上海市场,百合干片亦仅重庆、成都、广州等有限的几个城市,销多销少全凭运气。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农民群众很难把握,群众对能否稳定增收,信心不足。()基础设施不行。全县百合产区通公路的不多,有的虽己通公路,但路况差、路面窄,百合外运困难。农田水利条件较差,部分百合产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有的虽有水利设施,但也年久失修,毁坏严重,做不到旱能灌、涝能排。(三)科技含量不高。县内三家百合企业由于投入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导致科技含量不太高,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百合交售主要是通过销售商人购置外运,百合加工所得附加值较低,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四)品种质量不优。我县已有40多年的百合种植历史,由于百合品种一直没有改良,致使百合的抗病能力减弱,加之土地复种次数过多,导致百合产量下降,影响农民收入。()产业理念不牢。百合是富民项目,由于对地方财税的直接贡献不大,导致将百合发展为我县主导产业信心不足、支持不力、投入不够。
    二、要增强产业发展意识
    一要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创业容易守业难”,龙山百合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很不容易。县内各级各部门应坚定产业目标定位不放松,把发展百合产业作为推进产业富民战略的要务来抓。通过有效流转土地,做大龙山百合规模,产品成批量销售,充分利用龙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等有利条件,掀起百合产业第二次创业热潮。
    二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县要借鉴兰州七里河区、安徽天长市等先进经验,全力打造“龙山百合”品牌,尤其是在开发模式、标准生产、市场营销、服务配套、产业集群、干部参与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坚持规模化开发。牢固树立“一县一品”理念,采用土地计划轮作和鼓励农民到周边乡镇承包土地种植百合的方式,坚持规模化开发,重点发展百合产业。形成拳头产品,力争全县百合面积稳定在6万亩,年产量6.5万吨,年产值6.8亿元,农民人均百合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
    (二)坚持标准化生产。在抓好百合母本园建设的同时,加大良种基地建设,力求出精品,上档次。让农户知晓“卖一车普通百合不如卖半车精品百合”的道理,让消费者形成“买一篓商品百合不如提一小袋精品百合”的理念。要组建专业化的作业体系,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十二五期间完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确保龙山百合精品有基地、出样板,实现亩产1200公斤以上,精品百合产量达到3万吨。
    (三)坚持市场化营销。要继续加强“龙山百合”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体、批发市场产品推介会及以龙山“百合节”或“百合日”等形式大力开展“龙山百合”品牌宣传和产品促销活动,扩大市场影响和市场占有份额。通过在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农副产品信息网络中心设立“湖南省龙山县农副产品信息”网,收集和发布以“龙山百合”为主要内容的全县农副产品销售信息,让全国销费者都熟知“龙山百合”这个品牌。建议从2012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百合展评会,提升百合品牌的美誉度。
    (四)坚持产业化发展。一是建立产业化保障机制。制定百合产业优惠政策,根据依法、自愿、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租赁、转让、互换、承包、入股或买断使用权等形式,加快龙山百合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建立健全百合产业保险机制,提高百合产业抗风险能力。二是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稳定科研队伍,稳定技术指导员,稳定掌握技术的农户,建立定期培训机制,确保5-10亩以上的农户1名农民技术员负责,每年分阶段集中开展百合生产培管技术培训。县里成立相应机构,专门从事“龙山百合”研究,同时要引进优秀人才,聘请知名专家,壮大科技队伍。三是创新产业化参与机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干部、能人、大户参与百合产业建设,发挥干部带头作用,在发展百合产业中发现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和提拔干部,激发广大干部抓百合产业的积极性。四是增强产业化运行效益。围绕百合产业建设,着力从生产基地、产品供应、精美包装、贮藏保鲜、市场营销、精深加工、货运物流等方面实施关联配套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化程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大中城市设立固定营销窗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超市窗口,在中西部地、县级市场布设龙山百合销售网络。发展有法人资格,有生产基地、有产品加工、有营销市场的“四有”合作经济组织,支持百合加工龙头企业从事技术与市场开发,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切实增强产业效益。
     
     
    试谈政协委员如何反映社情民意
    政协机关委员组   彭大学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对广大政协委员的基本要求。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活跃政协工作、展示政协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够使协商更加切实,监督更有力度,参政议政更富成效。作为政协委员,如何客观、公正地反映社情民意,并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认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明确社情民意是指多数人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反映社情民意就是为民代言。其次必须充分认识人民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方面的作用和优势,政协委员联系着各个界别、各个阶层的群众,可以多渠道地汇集群众意见,直接反映给党政决策部门。第三要明确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有利于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反映本界别的意见主张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有利于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畅通社会主义民主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增强自身政治责任感,积极关注时事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认真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社情民意信息的生命,对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难点的问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坚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实反映社会各界别、各阶层,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必须深入到反映问题的现场,通过走访有关群众、有关部门,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党委和政府能够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三要注意体现政协工作的特点。目前,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很多。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只有体现出与其他信息渠道不同的特点,才有其独立存在的必要性。首先要在党派、界别代表性上下功夫,使政协的社情民意成为反映各党派、各界别群众意见的重要渠道,让党和政府领导透过一条信息可以了解到社会某一方面的意见、情况和动态。其次要在集思广益、突出特色上下功夫。政协委员要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多交流多沟通。树立大局意识,把问题聚焦到要反映问题的关键点上。要重视反映其他渠道不易掌握、不易反映、难以得到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重视反映统一战线内部人士的看法,包括各种不同意见;重视反映各个界别和特殊群体的要求,包括那些人数不是很多,但需要合理兼顾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其三要在参政议政上下功夫,政协反映的社情民意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有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针对性强,从而确保信息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有所帮助。
    四要注重反映社情民意的时效。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群众意愿的直接、快捷和灵活的反映,是人民政协围绕党政工作中心促进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解决的快捷通道。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一定要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讲求快速,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报送,对重大事件,急事急报,必要时跟踪续报。
    五要选题突出、有前瞻性。社情民意信息要着重于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捕捉有前瞻性、有价值的选题。要以单一的一事一议为基本原则,善于小中见大地去思考问题,抓住信息核心和本质,挖掘主题。对信息内容要深入分析和提炼,要立意高、观点新、谋长远,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观点、有建议,并用精辟、简短的语言将最重要的信息反映出来,为制定措施、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上一条:社情民意 2011第1期(总第40期)
    下一条:政协民主监督员改“聘”为“派”-----好!

    相关内容:
    ·如何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稿
    ·社情民意 2011第1期(总第40期)
    ·社情民意(2010年第2期)